二手車第三方檢測機構破題需過三道難關
作者:宇冠檢測 發布時間:2017-01-19 閱讀: 來源:搜狐網
近期,因為幾大知名電商平臺故障車問題頻發,二手車電商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二手車電商檢測是否可靠?關于二手車檢測,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對交易車輛實施檢測,并出具具有權威性的檢測報告,同時對檢測報告負責。為何我國至今仍沒有相應的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誕生?其中到底有怎樣的難處?日前,二手車電商平臺——唯普汽車曝出一則消息,其引入多家第三方車況檢測機構,推出了“唯車寶”檢測報告服務,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維修保養記錄、保險記錄等信息。
二手車電商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這與此前二手車電商平臺自己做車輛檢測的大潮流似乎有點格格不入。有專家指出,針對此前頻頻曝出的二手車電商檢測誠信問題,唯普汽車的做法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回顧2016年二手車電商平臺的發展,幾乎每家都收到了涉嫌銷售故障車的投訴,對于其車況檢測可靠性的質疑從未停止。本報2016年關于二手車電商平臺檢測真實性的調查中,亦是發現絕大部分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所謂幾百項檢測都是虛假宣傳,真實收車過程中,有的平臺甚至自始至終都未對車輛進行臺架檢測。
關于二手車電商的誠信之爭,有專家表示,消費者看到的所謂專業的數百項檢測,實質上是二手車電商的一種營銷手段,屬于第二方檢測,也就是經營二手車的電商自己實施的一種檢測,目前絕大多數的二手車電商采用的都是第二方檢測,這種情況下,二手車電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其誠信度頗受質疑。
2015年被稱為我國二手車電商的發展元年,也可以說是二手車第三方檢測的元年。目前我國的二手車第三方檢測處于起步階段,二手車交易環節的檢測還以第二方檢測為主。但是隨著二手車交易規模的擴大,第二方檢測已經滿足不了交易的需求,二手車買主對所購質量不佳的車輛投訴也越來越多,表明二手車交易的第三方檢測是必要的,也是很有前途的。然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現實中無論新生的還是舊有的二手車第三方檢測機構,基本都求生困難,處于尷尬境地。消費者有需求、行業受青睞又相對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何竟無生存之地?記者走訪了業界的部分專業人士。
一難
立足生存難
上海市浦東區一間小咖啡館內,神情沮喪的吳波(化名)見到記者后第一句話便是:“我失業了。”
吳波曾經在我國一家非常著名的汽車研究鑒定機構任職,對汽車的鑒定檢測非常內行。吳波經過幾年的觀察,認定二手車檢測將擁有巨大市場,于是他決定成立一家專門進行二手車檢測的第三方檢測公司。在他意料之外的是,公司成立后并不順利,在投進40多萬元后,公司資金鏈出現了問題。吳波想要采取融資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但是四處碰壁也沒有融來一分錢,所以才有了那句“我失業了”。
吳波在碰得頭破血流后對記者總結道:“目前,二手車第三方檢表面看起來市場無比廣闊,實際上有效需求并不大,檢測量也非常少,從業企業亦是寥寥無幾。”據吳波介紹,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二手車第三方檢測不是強制性要求,二手車買方對此也不夠重視,二手車賣方更是不愿意通過第三方檢測暴露二手車的真實車況信息,以便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更大交易利潤,減少交易的麻煩。另一方面二手車檢測技術標準不統一,買方一個標準,賣方一個標準,不同的車企還有各自不同的產品標準,二手車第三方檢測機構沒有被市場廣泛認可的技術標準,檢測報告也就缺少了公信力,變得可有可無。
從國際慣例來看,二手車第三方檢測由于單車檢測費用低,利潤低,企業難以靠二手車檢測這一單一業務在市場競爭中存活,這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二難
真實檢測難
“目前的機動車檢測真實程度水分很大,特別是一車一況的二手車,檢測結果難以反映車輛的真實狀況。既然不能反映車輛的真實狀況,那么無論是第幾方檢測,最終對于消費者來說都不具備任何意義。”曾經主導開發“268V”二手車檢測標準的車易拍董事長王鐵中如是說。
王鐵中具體解釋道:“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首先要具備檢測多品牌的能力,特別是要具有汽車電器的檢測設備。第二要具備能夠查閱這輛車歷史維修記錄的能力,即這輛車的保養記錄、保險記錄等。實現了以上兩點,才算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而中國目前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機構。”
為什么說中國現在沒有這類機構?王鐵中認為:
第一,要真正實現多品牌電器設備的檢測是件非常難的事,它對設備的要求非常高。
第二,有些隱性的東西無法判斷?,F在大部分的檢測設備都是為維修準備的,需要有專業人員去判斷檢測數據是對還是錯,目前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比如說要檢測缸壓,應該把所有的火花塞都卸下來,用缸壓計來測,但是這個過程風險很大,如果把火花塞擰斷,這個責任誰來擔?但如果不卸,誰能保證檢測的真實可靠性?
再看看目前中國4S店的維修保養記錄,很多并不完整,甚至還有些造假。保險公司的出險記錄同樣不完整,其中特意造假的記錄也非常多。無法找到真實可靠的維修記錄,第三方檢測的可靠性就無法保證。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在現階段能夠買到自己想要的車已經很不容易。舉個例子,消費者想買一輛三年之內的奧迪A6,二手車市場很難滿足,如果找一輛三年之內的MINI更是難上加難。當下,國內二手車市場仍是供不應求。雖然北京每年更新近70萬輛汽車,但真正在北京銷售的二手車不足10萬輛。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所需要品牌的二手車,對其是否有保險并不擔心,有問題可以找4S店,如果出保了,也可以自己出錢去相應的4S店維修。消費者對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需求并不迫切。
三難
融資籌款難
北京朝陽望京,資深汽車后市場投資人賴曉凌的辦公室內??烊丝煺Z的賴曉凌可謂直言不諱:“我認為第三方檢測本身就是一個營銷工具。首先檢測技術達不到應該有的水平,市場化前景自然就黯淡,誰愿意為一個沒有市場化前景的企業買單?”
賴曉凌告訴記者,所謂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商業公司來做不太現實。在其他領域,如商品的質量檢測、食品的檢測,或者部分環評的檢測,多是依靠國家財政補貼,以保證它們的中立性。要讓一個商業機構保持中立,難以令人信服。
賴曉凌強調稱,即使一個商業機構出了各種各樣的評測報告,即使這個評測報告確實相對比較精準,而且該商業機構也確實比較中立,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是,任何形式的檢測,都會存在失誤的可能,一旦出現檢測失誤,誰來負責任?作為職業投資人,沒有人愿意承擔這個風險。
對于第三方檢測行業的未來發展,賴曉凌指出,有志于此的企業必須擴大業務門類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賴曉凌給記者舉例稱,在汽車市場發達國家,有幾家規模比較大的第三方車輛檢測機構,像德凱達、TUV等,都是靠多種業務發展起來的,它們主要的檢測業務是汽車年檢、新車定型試驗以及市場準入檢測認證,至于二手車檢測業務僅僅是其整體業務的一小部分。國外的這種模式或將為我國二手車第三方檢測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