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網購食品一片“吃心”網絡食品店資質要看清
瘋狂的雙11漸漸落下帷幕,緊接著就是“包裹潮”。家住宿遷市區寶龍城市花園小區的范女士也是收包裹收到手軟。因為熱愛美食,她的包裹大多裝著好吃的。11月13日,范女士吃了網購的手工牛肉醬后上吐下瀉,不得不輸液治療,而網店的商家卻推卸責任。11月15日上午,范女士致電記者,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提醒市民注意網絡食品安全問題。
調查:部分網絡自制食品店無證經營
范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人都喜歡食用香菇醬、牛肉醬,因為自己做起來太麻煩,便喜歡從網上購買。“以前我都是從本市購買,后來人家不做了,這次趁雙11從網上買,沒想到卻吃出了問題,好在沒給孩子吃。”范女士后怕道。后來通過仔細查閱,范女士發現這家牛肉醬銷售商并沒有相關資質。
記者隨后登錄某大型網絡購物網站,輸入“手工曲奇”“自制泡菜”“自制醬”等關鍵詞,查看所選商品店鋪資質時發現,部分店鋪沒有任何資質。而有資質的店家,在店鋪介紹一欄中會標注。如一家銷售曲奇餅干的網店,資質一欄點開后,輸入驗證碼就可查看店家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
近年來,微商自制美食銷售,慢慢被市民所接受。記者調查發現,宿遷市經營披薩外賣、香菇牛肉醬、自制蛋糕等微商,都辦有營業執照、健康證等證件。“一般如果有實體店的話,這些證件肯定是有的,但也不排除有些微商經營范圍小,或者剛開業不久,還沒有辦理這些證件。”據相關知情人介紹。
提醒:市民購買網絡食品要注意資質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為規范網絡食品交易行為,保證網絡食品安全,自10月1日起,我國《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正式實施。新規明確,網絡食品經營者應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并在其經營活動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則應盡到相應的審查義務,在30個工作日內向食藥監部門備案。
在此特別提醒市民,消費者在網購食品時,最好選擇官方網站以及信譽度高并經過交易平臺認證的賣家,要留意經營者有無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尤其是交易平臺上賣家的信譽、評論、交易歷史記錄,還要注意買家評價的真實性。此外,消費者在網購的過程中,注意截取保存購買商品的信息頁面、交易(訂單)頁面,保存聊天記錄,索要發票或收據,商家發貨清單和其他電子票據單號。
市民如果發現網購食品有問題,應拍照留存并將剩余食品封存,第一時間聯系經營者處理。若無法與商家達成一致,可向商家所在電商平臺投訴,也可以直接向商家所在地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