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環境標志?
“環境標志”(Environmental labeling) 是指在一個特定產品種類中,一種產品或服務基于生命周期考慮,確定其總體環境優越性的標簽。與制造商和服務商(第一方)的自我環境聲明不同,環境標志是由獨立的第三方授予的滿足特定環境要求的產品和服務。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環境標志和聲明的總體目標是:
“通過對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因素的可驗證的、準確而非誤導性信息的交流,促進對較小環境壓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和供給,來激發市場驅動的持續改善環境的潛力。”
環境標志是一種標在產品或其包裝上的標簽,是產品“證明性商標”,它表明該產品不僅質量合格,而且在生產、使用和處理處置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與同類產產相比,具有低毒少害、節約資源等環境優勢。
實施環境標志認證,實質上是對產品從設計、生產、使用到廢棄處理處置全過程(也稱“從搖籃到墳墓”)的環境行為進行控制。即:設計時,考慮資源與能源的保護與利用;生產中采用無廢少廢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使用過程,要有益于公眾健康,而不是有損于公眾健康;直至廢棄階段,應考慮產品的易于回收和處置。它重視資源的回收利用和產品的環境性能,不但要求盡可能地把污染消除在生產階段,而且也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品在使用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它由國家指定的機構或民間組織依據環境標志產品標準(也稱技術要求)及有關規定,對產品的環境性能及生產過程進行確認,并以標志圖形的形式告知消費者哪些產品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更為有利。
發放環境標志的最終目的是保護環境,它通過兩個具體步驟得以實現:一是通過環境標志向消費者傳遞一個信息,告訴消費者哪些產品有益于環境,并引導消費者購買、使用這類產品;二是通過消費者的選擇和市場競爭,引導企業自覺調整產品結構,采用清潔生產工藝使企業環保行為遵守法律、法規、生產對環境有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