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打造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
作者:宇冠檢測 發布時間:2017-01-05 閱讀: 來源:浦東時報
檢驗檢測滲透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然而此前并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規范。2017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專門用于全面規范檢驗檢測機構和行為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記者日前從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方面獲悉,新區于近期將謀劃出臺系列落地措施,借《條例》出臺契機,加快打造國家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據了解,《條例》是助推全市打造“質量強市”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支持浦東創建全國首個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的“利器”之一。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朱明表示,《條例》的實施,能夠將公共檢驗檢測業務與認證業務集成在一起,有助于浦東形成產業集成優勢,激發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的發展活力,為廣大企業和普通消費者帶來便利。
此外,對于消費者來說,《條例》施行后,“送檢無門”的困境將不再發生。根據條例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屬于事業單位的具有“普遍服務義務”,應公告資質范圍,送檢對象不符合樣品標準等特殊情況外,不得拒絕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檢測機構和委托人應當共同確認樣品狀態,確保樣品的可追溯性。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對原始記錄和報告建立檔案。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條例》通過規范檢驗檢測行為,優化行政監督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促進檢驗檢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制保障。
實際上,此前,為支持浦東創建全國首個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公布過六條相關支持舉措,主要內容包括:在浦東全面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檢驗檢測與認證制度創新成果,降低準入門檻,取消檢驗鑒定機構對投資方和注冊資金的限制,取消外商投資認證機構對外方投資者的限制,簡化檢驗鑒定機構審批流程;支持上海自貿區試點平行進口汽車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相關企業開展業務無需提供原廠授權文件,放寬非量產認證模式的數量限制,簡化工廠檢查要求,鼓勵相關認證機構服務前移,在境外設立檢測與認證分支機構等。

浦東自身也在探索檢驗檢測事業發展上走在前列。早在2015年10月26日,國家認監委同意浦東新區創建“國家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在新區商務委、市場監管局和檢驗檢疫局等多方努力下,2016年12月,新區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并向機構主體、社會公眾開放。信息平臺覆蓋新區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逐步實現信息發布、信用查詢、在線監管、資源共享、數據統計等服務功能,并在后期建設中逐步拓展“一帶一路”網上認證服務,遠程培訓教育等功能,為機構主體、社會公眾、行政監管部門等提供綜合服務。
2015年11月,浦東市場監管局與區商務委聯合制定的《浦東新區促進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以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的名義正式對外發布,梳理了現有規劃土地、財政稅收、人才等相關政策,完善了包括支持產業集聚、品牌建設、人才吸引、融資授信、跨境并購、總部經濟發展等在內的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發展環境。
去年9月22日,新區成立了上海首個區級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協會——浦東新區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協會。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自律作用,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行業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加強對檢驗檢測行業的服務與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浦東新區共有檢測機構133家,在本市各個區縣中排名第一,約占全市總數的17.3%,從檢測機構覆蓋的業務領域來看,具備為一、二、三產各行業提供檢測服務的綜合性能力。行業年度業務收入總額29.4億元,占本市全行業營業收入的15.6%,較2015年同期增長25.0%。
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沈超英表示,下一步,浦東還將從探索檢驗檢測認證監管制度創新、更好發揮示范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支持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打造檢驗檢測認證產業集聚區、完善產業發展良好環境等方面,不斷提升技術支撐水平,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服務科創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