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定義:規定的條件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
產品、系統在規定的條件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稱為可靠性。
這里的產品可以泛指任何系統、設備和元器件。產品可靠性定義的要素是三個"規定":"規定條件"、"規定時間"和"規定功能"。
"規定條件"包括使用時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例如同一型號的汽車在高速公路和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其可靠性的表現就不大一樣,要談論產品的可靠性必須指明規定的條件是什么。
"規定時間"是指產品規定了的任務時間;隨著產品任務時間的增加,產品出現故障的概率將增加,而產品的可靠性將是下降的。因此,談論產品的可靠性離不開規定的任務時間。例如,一輛汽車在在剛剛開出廠子,和用了5年后相比,它出故障的概率顯然小了很多。
"規定功能"是指產品規定了的必須具備的功能及其技術指標。所要求產品功能的多少和其技術指標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可靠性指標的高低。例如,電風扇的主要功能有轉葉,搖頭,定時,那么規定的功能是三者都要,還是僅需要轉葉能轉能夠吹風,所得出的可靠性指標是大不一樣的。
可靠性的評價可以使用概率指標或時間指標,這些指標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平均失效前時間、有效度等。典型的失效率曲線是浴盆曲線,其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損失效期。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為遞減形式,即新產品失效率很高,但經過磨合期,失效率會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為一個平穩值,意味著產品進入了一個穩定的使用期。耗損失效期的失效率為遞增形式,即產品進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遞增狀態,產品需要更新。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可以是:對元器件進行篩選;對元器件降額使用,使用容錯法設計(使用冗余技術),使用故障診斷技術等??煽啃灾饕娐房煽啃约霸骷倪x型有必要時用一定儀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