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擬通過逐步淘汰農藥至2035年全面淘汰合成農藥
農藥,指的是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害及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藥劑。廣泛用在農林牧業生產、環境和家庭衛生除害防疫、工業品防霉與防蛀等方面。農藥品種有很多,按用途主要可分為殺蟲劑、殺螨劑、殺鼠劑、殺線蟲劑、殺軟體動物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產品的生產越來越依賴于農藥、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質。我國農藥在糧食、蔬菜、水果、茶葉上的用量居高不下,但這些物質的不合理使用必將導致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影響消費者食用安全,嚴重時會造成消費者致病、發育不正常,甚至直接中毒死亡。農藥殘留超標也會影響農產品的出口貿易。
近日,歐盟發起了一項新的運動,擬通過逐步淘汰農藥來阻止自然崩潰,拯救人類自然。

歐盟各地的民間社會組織向歐委會提交了一份歐洲公民倡議(ECI)提案,呼吁通過制定新法律逐步淘汰農藥,恢復生物多樣性,并支持農民改造糧食和農業系統。

以下是歐洲公民倡議呼吁歐委會采納的法律提案:
1. 至2035年全面淘汰合成農藥:至2030年將歐盟農業合成農藥使用量減少80%,2035年淘汰所有合成農藥。
2. 恢復生物多樣性:恢復農業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使農業成為生物多樣性恢復的載體。
3. 為轉型中的農民提供支持:改革農業,優先發展小規模、多樣化和可持續的農業,對農民進行專門培訓,對無農藥和非轉基因農業進行專門研究。

該運動是由環境、衛生、農業和養蜂等行業的民間社會組織組成的一個聯盟發起的,其組織者包括歐洲地球之友和農藥行動網絡(PAN),德國Aurelia基金會下屬的慕尼黑環境研究所、法國的Générations Futures,奧地利的GLOBAL 2000/奧地利地球之友等。